人人都在谈论的Apple Pay
Apple Pay是什么
2月18日凌晨5点,苹果旗下移动支付业务 Apple Pay 在国内正式上线,人们在选择移动支付方式时除了用支付宝,微信支付外又多了一个选择。
Apple Pay 的本质 = 刷卡,只不过是用手机来代替了实体的卡片,用 Touch ID 来代替签名。
从技术原理上看,Apple Pay 在手机内集成了 NFC 天线和安全芯片,通过空中发卡流程,将银行动态加密的信息集成在安全芯片里,通过 NFC 传递交易信息、完成支付。相当于在手机安全芯片里加载了一张银行卡,与刷银行卡一模一样。
只是把过去磁卡式的信息交换方式变成了现在非接触的 NFC 式的,把存储银行动态信息的实体卡片变成了手机,仅仅改造了媒介,改变了你的支付行为,并未改变交易流程。
使用Apple Pay 教程
1.适用设备
Apple Pay 目前适用于苹果的 iPhone、Apple Watch 及 iPad 三大产品,其中 iPhone 支持线上 App 内支付及线下店内支付,适用机型为 iPhone 6/6 Plus、iPhone 6s/6s Plus;Apple Watch 则只支持线下店内支付;iPad 由于不具备 NFC 功能,因而只支持线上 App 内支付,适用机型为 iPad Pro、iPad Air 2、iPad mini 4 及 iPad mini 3
注:App内支付可以理解为像支付宝,微信一样的线上支付。店内支付可理解为商场刷卡支付。
2. 添加卡片
在 Wallet 中的添加银行卡的过程:
用户可以选择用相机识别银行卡信息或者手动输入,添加信用卡时需要输入背面的三位安全码,接下来的流程 Wallet 会逐步引导你来验证完成,但需要注意的是,即使 iPhone 已经设置完成,iWatch 中仍需要重新设置。
(图为自动识别银行卡、短信验证和添加成功后的页面)接下来就是在指定线下商户的全体验了:
Apple Pay 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需要手动点亮手机屏幕、再进入 App 中完成支付。具体方法是在结账时将手机碰一下刷卡器,手机屏幕就会瞬间自动亮起,这时输入密码或者直接指纹验证就能完成整个过程,只需要 2 秒。
猝不及防,银行卡里的钱已经被刷走。
这是在 KFC 中的一次体验:
店门上 Apple Pay 的标识已经贴出,和银联、支付宝处于一样的位置。
在结账时将手机(在锁屏状态下)靠近终端,手机屏幕会自动亮起,显示 Apple Pay 的 Payment Sheet 页面。
将手指轻触在 Home 键上,完成整个支付过程。
另外,Apple Watch 的支付则不需要和 iPhone 进行连接,双击侧键,贴近 POS 机后 Watch 就会轻微震动一下,交易完成。
3.合作银行
以上为 Apple Pay 目前支持的 12 家银行,这些银行的信用卡和借记卡均可被添加到 Wallet 中,而今年年 内,北京银行、交通银行、广州银行、宁波银行、光大银行、华夏银行、平安银行这七家银行也将陆续接入 Apple Pay。
4.线上支付(APP 内)
在 Apple Pay 正式上线前,美团、大众点评、携程、去哪儿、本来生活等便对 App 进行了更新,以支持 Apple Pay 使用。用户升级这些 App 后,订单支付页面中将出现通过 Apple Pay 支付的选项,点击后会在屏幕下方看到 Apple Pay 的支付页面,使用 Touch ID 便可完成支付。
目前支持 Apple Pay 的 App 如下:
5.线下支付
目前在国内,iPhone 和 Apple Watch 用户可以在数百万个地方使用 Apple Pay,其中包括麦当劳、家乐福、太平洋咖啡、万宁、五星电器以及许多支持银联云闪付的本地商家。结账时若是看到 Apple Pay 标志或是银联云闪付标志二者当中的任意一个,则表示该商户支持 Apple Pay。
用户在支付时,只需将 iPhone 靠近读卡器,然后将手指放在 Touch ID 上便可。支付过程中不需要打开 Wallet App,也不需要唤醒显示屏。iPhone 处于锁定状态时,双击 Home 键后会自动打开 Wallet,将手机靠近读卡器便可完成支付,支付成功后手机会发出振动和声音提示。而 Apple Watch 则是连按两下侧边按钮,然后将屏幕朝向读卡器,收到一下轻触和一声提示便可。
目前支持 Apple Pay 的商家如下:
Apple Pay 的添卡及支付过程都比较快捷,操作简单易上手,已经养成线上支付习惯的人可以很快适应 Apple Pay。与支付宝付账最大的不同或许在于,Apple Pay 不再需要 “唤醒手机➡解锁➡进入 APP➡付款➡输入密码或使用 Touch ID➡付费” 这样一个略显繁琐的过程,只需用手机接触刷卡器,通过 Touch ID 即可。 此外,使用 Apple Pay 也不需要联网。
Apple Pay 支付的优势与劣势
1.Apple Pay 依赖 iPhone 系统底层的整合,在便捷程度上,非支付宝能比。
- 支付宝扫码付款的步骤是:拿出手机,解锁手机,打开支付宝 app,等待欢迎动画,指纹解锁进入界面,打开二维码,最后商家扫码。这一过程尽管已大大简化,仍需 8-10 秒左右。
- 而 Apple Pay 是:拿出手机,靠近 pos 机,屏幕自动点亮,再指纹确认即可,时间可缩短到 2-3 秒。
2.从硬件部分看,芯片里分安全区和普通区。存储银行动态信息的安全区其实是芯片里的一块 “飞地”,与芯片的其他部分是隔离的,无用户授权无法对其访问,从而保障敏感信息的安全。
3. 相比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要求联网的环境,Apple pay 可在无网络的环境下运作,这一点不难理解,想想看,刷卡用到的卡片本身也是不需要联网的,通过磁条就完成了信息交换。
4.银联在小额、高频的市场是远远落后的,现在小到菜摊、水果摊,商贩们都已接受支付宝或微信,这些本就不使用 Pos 机的商户,Apple Pay 是无法渗透的,因为添置一个 pos 机的成本上千元,而且操作麻烦,学习成本高,远不如商户自己买台廉价智能机。
5.Apple Pay 的用户群会限制在苹果新型号手机持有者的范围内,而不断更新 iPhone 版本的用户多是年轻苹果粉丝,人群本来就窄,且这个人群的消费能力和信用卡渗透率也是个问题。
6.与银联合作的 Apple Pay支付将受到来自支付宝,微信的最大阻击
有了 Apple Pay 助阵的银联,无疑将扩大其在移动支付上的影响力。除了 Apple Pay,银联还在尽可能与华为、小米等品牌手机厂商谈合作,各种手机品牌 “Pay” 将依托银联平台挤入移动支付大潮。那时,将形成一股 “智能手机 +NFC+ 金融 IC 卡” 的组合,与微信支付、支付宝展开正面对抗。
支付宝、微信的扫码支付的优点,对消费者来说门槛最低;从商户来看,扫码支付容易与团购促销等优惠手段实现与本地优惠券的捆绑。
以支付为入口构造的生态圈
Apple Pay 正式入华,是否会冲击微信支付、支付宝鼎立的移动支付市场?这里分享一下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预判。
一、微信支付、支付宝向左:以支付为入口,构建生态圈
从微信取现收费一事,看见腾讯和阿里共通的野心或愿景,那就是通过支付为入口,打造交易闭环,构建生态圈。
日光之下无新事,腾讯在微信钱包这一步,和当年阿里在支付宝上做的一样。2003年 阿里推出支付宝,一开始只面向淘宝,结合购物的场景做信用担保。批发商、零售商利用支付宝做结算,市场又用支付宝做交易,虚拟货币在支付宝的体系内流动,脱离银行体系。2004年 以后,支付宝成为一个独立的应用产品,借助电子商务不断壮大,在 2008 进入公共事业性缴费市场;2009年 和在线旅游行业成为支付伙伴;2010年 推出快捷支付,让用户无需开通网银即可实现网上交易支付;2011年 推出条码支付进军线下支付市场,无需银行卡直接通过支付宝支付。每一步都在向无卡交易迈进,同时丰富生态圈,壮大自己的虚拟货币交易帝国,余额宝的推出,让体系内的商业模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。
回过头来看看微信,且撇开银行费率的成本问题,微信支付在权衡利弊之下,选择承担转账的费用,而不是取现的费用,这里最主要还是入口出口的问题,转账是入口,是用户把钱从银行体系转入微信支付的入口,所以当然不希望收费影响大家使用,但取现是出口,当然是越难越好,此举说明了腾讯希望在微信钱包的体系内货币流通性上发力。有了支付宝前期在用户心中耕植的信任,大众对移动支付的接受度更高,在习惯方面两家在过去一年用烧钱的方式已初步养成了习惯,微信经过 3年 的红包大战,1年 多的线下商户布局,选择这个时候迈出取现收费这争议性的一步,也是因为手中那张 “线下消费场景” 的牌已经站稳了脚。
二、银联、Apple Pay 向右:技术革新的移动支付
大家对 Apple Pay 可以说是非常期待,原因是 Apple Pay 可能是现在技术上最安全,体验也是最好的移动支付手段。联手 Apple Pay 是银联在移动支付略上的一个聪明又无奈之举,聪明在于银联在移动支付缺乏明星产品,Apple Pay 可以说来的正是时候,但无奈是银联一边得向苹果付手续费,一边还得把最珍贵的用户数据和苹果共享。但来华真的能颠覆市场吗?我认为不太可能:
首先看看 Apple Pay 在美国本土市场的表现。Money 20/20 大会上公布的数据,作为移动支付领头产品,Apple Pay 在美国市场占有率只有 2%,苹果用户只要有 14%的人绑定了银行卡,数量还是偏低,其中大部分为平均年龄在 35 岁左右的人群。除了安卓 Android Pay 作为对手,Apple Pay 在美国市场上最大的劲敌是 CurrentC,一个由包括沃尔玛在内的多家大型零售商联盟推出的支付应用,于 2015年7月 上线,通过扫码支付。CurrentC 解决了商户在信用卡清算时面临的高额费率问题(Apple Pay 收取运营商 0.15%手续费)鼓励用户绑定储蓄卡,由于有庞大的日用品零售商联盟的背书,在本地市场和 Apple Pay 强势抗衡。
2015年7月Apple Pay 进入英国市场,有机构对此在 Twitter 上进行了一轮问卷调查。在 26,000 条提及 Apple Pay 进入英国的推特里,有 10%的内容是关于交易失败、无法启动服务,零售商的呼声较大,表示出现接入失败、扣款有误等等问题,明显最优体验现在还没有体现。
当然,Apple Pay 在中国也许不会出现在美国或英国的问题,首先苹果向运营商收取的 0.15%手续费,会由银联来承担;其次,大型连锁店早已接入银联的闪付 POS,为 Apple Pay “一拍即支付” 的行为模式早已进行一番预热。尽管如此,想要在中国市场有一个漂亮的数据,Apple Pay 还有几个难题需要克服,比如从高额低频转向低额高频,以及降低商户进驻的技术门槛等等。从银联的角度来说,联合 Apple Pay 是发展移动支付最强力的武器,而 NFC(近场通讯服务)终将取代刷卡业务。
但由于 Apple Pay 还只是移动支付,没有生态圈的概念,这样支付宝和微信线上线下生态圈一旦形成,将很难说服用户使用只有部分线下场景的 Apple Pay.
移动支付走向分析和预判
作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主要合作伙伴,我们从去年初开始将业务重心从 POS 机业务逐渐倾向移动支付服务,增长非常惊人,从 2015年4月 正式启动以来,移动支付业务增长了 1600 倍,9 个月内交易笔数超过 1000 万笔。第三季度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数据首次超越原有主营业务银联刷卡。在微信支付铺设线下版图的战略上,我们站在了最前沿,在全国 15 个主要城市都有商户,跨越不同行业如零售、餐饮、美容等等,而且有下沉三线城市的趋势。
对于移动支付发展,我们有两大观点:
1. 移动支付发展的 8 个关键元素:信任度、场景、用户数、商户数、用户习惯、密度、体验、频次
无论是当初为淘宝做担保的支付宝,还是以熟人社交圈红包的微信支付,都是从获取用户的信任开始。用户的心智是一大难以攻克的战场,就好比猴年春节之后就悄无声息的支付宝红包一样,用户心中对产品的预设是难以改变。近一两年流行起来的打车、红包等等都是低额高频的支付场景,为移动支付的普及铺路。微信支付、支付宝口碑以及好近,利用地推在全国各大城市铺设商户,配合平均一个月2 次的补贴活动,刺激用户习惯和使用频次。以上 8 个关键元素,都是促成移动支付普及必要条件。
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到,支付宝和微信在同一个级别,Apple Pay 还是有明显差异,需要很大的努力进行追赶。
2. 移动支付普及必经的阶段:从低额高频到高额低频
在上述 8 个关键元素之下,移动支付的普及需要通过两个阶段,就是从低额高频切入,并逐渐走向高额低频。低额泛指 300 元以下的交易,主要体现在生活吃喝玩乐等场景,高额主要体现在零售,这个也是银联推出小额”无密支付”的原因。目前,无论微信和支付宝都是主打低额高频场景,这些场景本身就是现金为主,本来就没有 POS 机,所以 Apple Pay 很难进入。现在 Apple Pay 能使用的场景在于银联卡的高额低频场景。因此,Apple Pay 还需要在低额高频的场景上发力,才谈得上和微信支付、支付宝角力。
写在最后:移动支付带来的新交易秩序
以现在情况演变,很有可能重复运营商转 3G 情况,2G 时代中移动占据绝对市场份额,到了 3G 时代基本和联通电信三分天下。现在的银联就是昨天的中移动,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就是联通电信,已经准备好和银联三分天下了,不过有意思的是,当年联通电信是通过苹果 iPhone 和中国移动抢市场的,今天银联和苹果联手又会有怎么样的效果?
全面 “移动支付” 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?
无论是 NFC 近场通讯还是扫码,支付工具的革新开启一个交易更有想象力的世界,抢占生态圈才是下一个拿下移动支付天下的最后一战。三年前,当虚拟红包第一次取代实体红包,预示着新交易秩序的开始。这种秩序建立在虚拟货币之上,是经济新形态下的必然产物。打开 “支付宝” 或 “微信钱包” 的应用,一个界面可以完成缴费、投资、出行、购物、收款,这种秩序下人人都是买方和卖方,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在微信群里我既是发红包的人,同时也可以是抢红包的人。今天的交易记录成为明天的信用记录(如芝麻信用、白条等等),未来利用这些 “信用值” 可以租车、租房、订酒店等等。
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称不上”未来”,真正的未来应该是这个样子的:”走进一家咖啡店,点一杯咖啡,看看书享受一个休闲的小窝,起来离开了”,支付?不存在了啊!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。
参考文章:
转载请注明来源:人人都在谈论的Apple Pay